及時和準確的蒐集學生學習資料,讓有效的教育工作者作出有效的決定。數據的使用可以改善教育嗎? McLean認為:實施一個完整的計劃,數據收集和使用可導致以改善教育並沒有其他教育創新上個世紀。以往在學校中,用收集到的數據來評估學生的表現;但隨著權力下放,教育工作者則有賴相關數據,以幫助他們作出更好的選擇和發掘更好的方法來服務的學生,並且可以識別學生遇到困難而儘可能較早提供幫助,進而衍生出教師行動研究的需求。
趙長寧(民國90)指出「行動研究」並非一全新的概念,它深受1920年代杜威進步主義的影響。杜威特別強調教師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並指出唯有讓那些直接從事教學的人主動參與教育研究,才可能解決教育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之間的隔閡。所以從事教育研究的最基本動機之一便是致力於改善學校情境中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品質,有效的協助學生進行補救教學。相關研究指出了教師參與行動研究的各種好處,例如:為教師在教學上增權(instructional empowerment),使教師有更高的意願嘗試各種新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師對學生需求的注意;擴展教師的專業技能、有助於教師個別與集體專業的發展;對學習各種新知識具有更開放的態度、幫助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能從事反省教學(reflective teaching),對自己與他人的教學信念進行探索等(Henson, 1996),也可彌補教育研究與教學實際的鴻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