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本位是教育行政鬆綁的具體策略,將集權化的教育行政,轉化為分權化的行政管理,強調分權管理、分享決策、自主自治與重視績效責任,以促進教育革新。而學校本位管理作決定的主要領域包括四個方面:一是一般行政運作、二是預算、三是人事,四為課程與教學。
學校本位管理則是以「學校」為本的教育決策,使學校經營有更大的空間,這種以學校為本的學校型態將趨向是一個兼具主體性、自主性、合作性、發展性與績效性的組織。其特色包括:(一)以學校為主體,首重校內人力、資源的配合,而後擴展至校外的支援系統。(二)重視學校教育人員的自主與專業,使「社會—社區—學校—教師」發展成為專業夥伴關係。(三)倡導「由下而上改革」的理念,強調創新、多樣化、地方化,可立即回應社會、社區、學校與學生的需求。(四)即時反映校務問題,有解決問題的充分時機,具承擔問題的績效與責任。
綜合言之,「學校本位管理」應強調結構上的革新,讓學校有更多的行政運作、人事、經費、課程決定權,來滿足各學校不同的條件和需求,另一方面授權教師、賦予教師專業的自主權,來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的教育方案,並統合校內(如行政人員、職工、教師及學生等)、校外(家長、校友、師資培育機構、同級學校、相關之基金會、公益組織或企業、教育主管機關等)良性的循環的「優質人力」資源,以營造出最有利的教育環境,達成學校教育目標與實現新世紀的教育願景。
1 則留言:
學校本位管理是建構學校品牌重要的策略,心得分享深刻!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