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

學校公共關係與行銷之分享

長久以來,多數人都認為公共關係是校長及主任的責任,教師只要從事教學工作;但學校要能永續經營發展,必須由學校領導者宣導全體人員對公共關係有正確認識外,讓公關成為全校教職員生的共同習慣形塑學校公共關係文化使整體力量完全發揮。教育事務必然需從「默默耕耘」走入「行銷」時代,但如何以真誠的用心與社區進行互動,並適時進行教育行銷,將是現代學校一項重要的課題,同時也是學校領導者所需扮演的新角色(劉和然,民93)。    根據林月盛(民84)、林振中(民90)等人對學校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得知:學校公共關係與其學校效能有密切關係;學校公共關係愈好,或教師參與程度愈高,其學校效能也愈好;學校公共關係的推展,對一所學校的形象相當重要;它不但會影響學校效能、組織氣氛、工作士氣、教學動力與家長對學校的認同與參與,更關係著教學目標的完成。    在行銷實務中,產品要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重點之一是,具有「獨特賣點」。因此學校領導者要與學校成員共同討論,發展出學校特色,建立學校品牌,如此不僅能在教育行銷過程中容易找到著力點,更能增加行銷時的說服力,以爭取社區民眾的認同(劉和然,民93),就像企業家施振榮先生的「微笑理論」,就將企業獲利的關鍵因素定位在「創新發展」與「品牌行銷」;創新的產品與服務是本體,而營造「品牌印象」,佔據消費者的「腦海版圖」,則成為顧客掏錢出來購買的行動驅力(簡秀治,無日期)。    因此學校在進行教育行銷時,不僅學校本身要先建立良好形象外,學校領導者更要先尋求學校內部成員之支持與認同,同時體認到學校每位成員包含校長、行政人員、教職員工與學生都是學校的行銷者,然後再以此基礎,對外進行教育行銷,以爭取社區和家長的支持與合作(劉和然,民93)。   

沒有留言: